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由一綫天頂到赤崁頂



上個月最後一個周末補周一的中秋連假,早上剛好把事情 layout;吃過午飯,覺得好像有件事沒做,便決定再由桐林山區繼續騎過去。「要不要抹一下防曬油?」臨出門時內人調侃的嘀咕了這一句;「用不著…偶的膚色足以抵擋紫外線…」何況時節己轉涼,雲層不再讓太陽囂張!內人不過是提醒偶:開手機、頭盔不載也要掛在背包上、備妥雨具及應急的工具、還有水、零錢等….

空氣濕度己輕,不再弄得滿頭汗水,儘管叫自己放輕鬆「路遙知馬力」;但是一遇路上的檢查點,便緊盯著手錶,就是要花這麼多時間,不可能再進步了。自上回去了那趟三角點後,有兩次在標準(400m)運動場的第八跑道各操了11圈,每次所花的時間一直變化不大;這不是體能上的「撞墻」,而或是年歲己長而頻臨「極限」。若不注意,體重隨時遽昇;稍有怠惰,體力便會衰落吧!

所以過了產業二穚,便不得不放低姿態,該走路時就跨下車來,否則一直僵在車上硬要雙腳做機械式的呆板動作,直到被迫必須下車時,反而不知如何走路。總算到了一線天頂,花了近兩個小時。




向後轉就是九九峰的尾椎,現在長草的地方看似柔和,但那時是礫石層一洩千尺,粗線條一直延伸至右側的稜線直下,來到這個路口。有如「兵臨城下」隨時都要變臉而崩解下來,對面的檳榔園因此被荒廢而「回歸自然」,但整座山如今依舊挺立如昔。只是山中一片灰濛濛,太遠的地方就模模糊糊,不是看風景的天氣。



左側往國姓的路隨著稜線急轉直下,再繞著山腹迂迴至溪畔,至竹峰穚標高很快回到300m,攔沙用的水泥階梯,恰好蓄水成淺池,這一路上沒什麼人往來,真想下去泡一下水;不過才停一會兒,小腿好像開始癢了起來;不宜久留!是小黑蚊…



過了穚再一小段上坡,便接上了136縣道;這條路右接台14線,左邊則沿著大橫屏山西側山腹而上再下到頭汴坑,現在己由原來的石子路面改舖柏油。沿線是種植檳榔、枇杷等果樹的的農家;目前龍眼盛產期己過,樹稍上可看到一種青綠色的果實,成熟時果皮會帶淺黃色,果肉則呈乳白色,嚼起來如輭泥般,還有淡淡的香味,這是橄欖。



由此北向上山的136縣道,坡度還算平緩,不至於太為難踩雙輪的;除了假日之外,平常人車稀少。不過今天路上有很多(應該是學生)機車隊結伴上下,還有騎重機車的,有的還一路吆喝耍寶,倒減輕了路途上的單調乏味。好在没有真來颷車的,兩個車道足以應付交通所需,難道他們下午沒補課嗎?就這様又回到了台中縣界(650m)。



過了這個縣界,便開始了第一段下坡,路面上上下下,但不再大幅度的攀升。如屏風般大橫屏山在左側開展,右側正對著大台中;有一座廟就在路下方,過去曾(拜大家樂之賜)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但不知何故?如今郤沉寂冷落了下來。

越過最後一個緩坡(也是最高點,700m)之後,視線更加開朗了起來,這也是拜大地震之賜,原本脆弱的地質,道路在這裡遭到破碎扭曲;經過長期整治,結果路越拓越寬,居然還加闢了小步道,成了可以俯瞰整個大台中及下方淺山的觀景台。假日時節,許多人來到這裡透氣,財氣隨著人氣而來,有人便開車上來湊熱鬧兼擺攤作生意呢?

一位網友貼文介紹136號公路的「赤崁頂之夜」,居然對這個地名沒什麼印象,原來其石碑就立在這步道旁,只是一直沒有注意到而己。步道到處都是過客留下來的垃圾,連接至下方的木造階梯己垮得不成形狀「僅供憑弔」。

不過在矇矓之中,確認可以看到山下最深入(太平)南國巷山谷的塔湖農路,不久前才由那裡仰望的山路就正是這個地方。要如何由這裡溜下那個山谷呢?下次再慢慢的去Probe吧!

赤崁頂再過去便是一路下坡,路況雖好但還是慢慢溜下去吧!天色己晚,不久就得靠車燈照射反光路標確認路的走向,一直到蝙蝠洞附近才看到此行僅見一輛正往上行車友的燈光。這一趟全程約56km,回到家裡一對手錶,居然比四個月前反其道而行(赤崁頂~一線天頂)多花了1個小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