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泰雅爾女性先驅教育家-Yajut Blyah/ヤユツベリヤ(亞越絲伯列)

1980年中,依指示自台北來到竹東首次進入長興村訪友,在洋樓陽台上仰望著自雲端露出石崖的竹頭角山。大概過了兩年,再次光臨參加一位長輩的喪禮,在墳場裡看到這一刻著片假名的墓碑,後面還有大篇的略述;因來去怱怱而不及細看,幾個身邊的人或一時因(喪)事而說不出其來歷,但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過去自己的家鄉,一位逝去的人頂多以石頭圈著,再立個較大的不刻字石頭是作象徵性的墓碑,以致於至終埋没在荒烟蔓草之中。甚至於霧社事件時,據說有部份原住民死難者全埋在霧社附近的一堆石頭下,石頭竟因故被移走之後,確實位置就此難以尋找。而立墓碑掃墓的習俗,則是老總統的逝世,使『民族掃墓節』被「國定假日」化之後的事。
幾年前,自由時報曾經介紹過這座墓,可惜資料己找不到了;所幸大雄兄以原住民立場,將Yajut Blyah之生平及墓碑的由來作詳盡的介紹,讓後人能接觸到這少為人知的歷史。可知這是位致力於教育的先驅者,而墓碑至今受到良好照顧,與25年所見幾乎毫無變動;並且打破了已住的觀念,這可能是將名字刻在石頭上的第一座原住民墓碑,竟是一位紋面的泰雅族女性。順便一提的是Yajut 故居竹頭角卡拉下的族人,因石門水庫的興建,被迫遷至桃園觀音鄉大潭附近的海邊,可想而知其命運之坎坷。


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在台灣原住民族近代史上是極為重要罕見女性的人物典範,於日據時代身受近代教育,成為新時代的精英者,是泰雅啟發教育先驅者,亦是殖民統治的中介及緩衝者。

亞越絲伯列(中野Yajut 1885-1932)。
泰雅奇女子「亞越絲伯列」在日據時代,是平地人或原住民社會中極為少數高知識份子,曾任「內橫屏蕃語講習所」講師,教導日人學習泰雅語(Tayal),並協編「日本小川尚義泰雅字典」(台北帝國大學小川尚義教授)、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蕃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一卷泰雅族」,總督府蕃地警察雜誌寫件等,以及台灣日日新報新聞人物,其於民國21年過世。

生於民國前271210日(明治18年),桃園復興鄉長興村竹頭角卡拉下人(今石門水庫淹沒區),16歲時嫁給受雇於當地樟腦會社年輕日籍藥劑師中野忠藏(冠夫姓:中野Yajut),婚後1904年進入臺北艋舺公學校受日語教育,不幸丈夫過逝,仍完成學業,並於1911年繼續升入女性最高學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後來的臺北第三高女〉就讀。

西元1915年畢業之後成為新竹廳「內橫屏蕃語講習所」的講師,敎導準備入山服務蕃務警察學習泰雅語,以便與住民直接溝通,無形之中化解了許多因語言不通誤解而產生的衝突,亦又消除以往通譯人員之弊端,其講師生涯直到去世。據說她日語流利、紋面的外貌,常身著和服來往於新竹與臺北之間,旁人皆為之側目;然中野Yajut老師工作認真,是當時理蕃職員中之中備受日人敬重與禮遇的泰雅語教師。

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為當時統一教學需要,調解不同地區群社泰雅語口音差異性,以及提供日人學習泰雅語便利性,著手編修泰雅語標準文件「日本小川尚義泰雅字典」,該巨著應屬最早泰雅族母語最重要讀本。

民國21年,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過世,日本殖民政府將其安葬於出生地附近山腰,距現今水庫水域約兩公里,現今在羅馬公路(桃118線)475公里附近的長興村竹頭角公墓;民國22年,台灣總督府感懷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卓越教育貢獻,更運來雪白花崗石為其興建新式的墓碑,並立書事蹟表揚。

墳墓樣式造型像紀念碑,底座約為3公尺平方的平台,墓碑則立於重疊平台之上,整體高度約兩公尺,墓碑正面用日文書寫上Yajut Blyah之墓,背面則列文事蹟簡述,左側標明昭和八年興建。

碑文事蹟敍文非常推崇「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生平事蹟概述「明治181210日生於竹頭角社,生性敦厚、秀外慧中、儀態紋面優雅,遇與採樟藥劑師中野忠藏先生認識結婚,隨夫至台北艋舺公學讀書,明治43年畢業,同年九月在總督府蕃務署工作,次年(1911)進總督府立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讀書為泰雅族第一人,大正3年畢業,次年九月擔任新竹廳泰雅語講師,敎上山工作警察及同族人啟發日語教育,教學認真盡職、連生病亦不休息,嗚呼哀哉!昭和七年亡,享年48歲。對泰雅知識教育貢獻很大,23歲丈夫過世未再嫁,立志教學與寫作,其貞節表彰,戮力教學貢獻,為泰雅有學問之人物典範前輩」昭和八年秋吉日。

早期泰雅爾族(Tayal)殯葬文化,認為死者為大,親人正常過世,多入葬住家內;據說直到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墓碑的出現,才漸漸改變為泰雅族集中下葬在特定地區的殯葬方式。

4 則留言:

  1. 您好!我是一位來自美國的教授,我所研究的是關於日本殖民政策對於台灣原住民的導向。最近我寫了一篇關於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的論文,論文將會在一本叫做《批判的亞洲研究》(Critical Asian Studies)的學術期刊的最新一輯上發表。我想在此向您請教,不知您是否允許我在論文上引用您部落格上亞越絲伯列的墓碑照片?(如以下的鏈接內容所示)
    http://nlinau.blogspot.com/2008/11/yajut-blyah.html

    如果您允許我在論文中引用此照片,我將把您部落格上的這篇文章作為該照片的資料來源。如果您願意的話,我可以附上您的姓名。但是如果您不想署名的話也沒關係。如果您有任何關於我工作上的問題,請儘管問我。非常感謝您抽時間閱讀我的短訊,希望能早日收到您的回復。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這邊是《桃園文獻》的編輯團隊,因為查找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的相關資料而看到您的留言。想進一步詢問關於亞越絲伯列(Yajut Blyah)的論文資訊。如果您方便的話,不知可否回覆?

      我們的聯絡資訊如下
      jiaxiu77@gmail.com

      謝謝您!

      刪除
  2. 很抱歉現在才看到留言, 這篇文章只是轉貼及回憶, 全部資料屬於全體原住民, 只要註明出處皆可引用. 非常感謝!,

    回覆刪除
  3. (亞越絲‧伯列)亞越絲是她的本名,伯列是她尊翁的名子。所以中間應要區隔一下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