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0日 星期五

鄭成功簡介





1624年8月鄭成功誕生於日本九州平戶島千里濱。父芝龍,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人;母田川氏,中國史書稱翁氏,平戶河內埔士人之女。巧合的是:三天之後荷蘭第一任台灣總督遜克也與明廷達成協議由澎湖轉進至台灣,重建城砦,作為與中日貿易之窗口。

此時,芝龍認識同鄉顏思齊,結盟為兄弟。在密謀推翻德川幕府失敗後,一齊游走台閩海域,從事「海上貿易」。1629年田川氏產下次子是冠母姓為田川七左衛門。是時芝龍受明招撫,興起骨肉之思,派族叔赴日迎回妻兒,或因日本當局顧忌芝龍之政治前科,1930年只迎回成功。

1645年日本政府終於允許田川氏赴閩,然大明江山己步入崩潰之途;前一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導致滿人在北京建立政權,是年清兵大舉渡江,陷南京,明軍潰敗。1646年芝龍納降召成功同行,成功斷拒命。芝龍既降,家人以為無慮暴虐,遂不設備,清兵至安平大事淫掠,田川氏走避不及,「拔劍割肚」自盡。正苦於忠孝不兩全之際,幼年相依為命的母親被逼死的消息傳來,無異天打雷擘,成功痛憤幾不欲生,椎心泣血,立誓:「扶明滅清」。

成功的唯一的親弟弟七左衛門,被扣在日本作近似的人質,環境的演變也由不得他離開日本。鄭家一官船的海上貿易,不單是單純的貿易而己,還包括收保護費、拿買路錢及抽關稅,以應付抗清事業的龐大開支,甚至要就地徵糧以應補給之急需。另外應軍事情勢之嚴峻,自1645年即有向日本乞師之情事,鄭芝龍也介入其事;芝龍降清後,鄭成功依舊未放棄向日本藉資乞助兵源之企圖,這個任務勢必借重七左衛門等人在長崎之交涉,其中包括旅日明儒朱舜水。

成功北伐金陵敗戰後,次(1660)年命張光啟往日本借兵,德川幕府仍堅持鎖國政策,不允,僅助銅鉛鹿甲銃倭刀。

1661年鄭氏渡海取台,次年於入台為時一年一月,彷彿是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在荷蘭人離開台灣不到五個月,年方39,即猝逝於東都安平鎮,結束其傳奇生涯;終其一生之堅持,清廷對之也始終莫可奈何。七左衛門也一直未得到幕府允許而留在日本,旋卒於長崎;其子道順是開業醫,嗣後將田川姓改鄭氏…(鄭芝龍先娶陳氏,繼娶田川氏,後娶顏氏,另有側室…..。而成功為長,昆仲依次為七左衛門、恩、蔭、渡、襲...)


以上是根據「台灣涉外關係史」等台灣文獻之資料,在與中國網友交流時,對鄭成功較少為人知之背景所作的簡介:

其一、鄭家(包括鄭芝龍)當時都已俱有國際觀,故都能直接與荷、日交涉,不純以中國觀點看天下,有時反而著重於國際之合縱連橫,鄭芝龍或因年老押錯了寶。

其二、田川氏之「殉國」刺激之大,致使鄭成功與清廷徹底絕裂,清廷的任何「統戰」策略,事後都無法使力。
其三、鄭成功之出生與死亡都與荷蘭、台灣息息相關,彷彿是為某種使命而存在, 這就有點令人困惑。

如同毛與蔣專為上世紀的中國而準備,當今檯面上的人物是否又為現在的台灣準備?信與不信?幸與不幸?只待後人去評斷。

文章發表於:2005-05-11
revised: 2008-07-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