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1日 星期二

一線天頂

由台中市沿台三線南下,過草湖穚即抵霧峰鄉,由霧峰分局前左轉吉峰路再接民生路。這條路往吉峰國小的叉路,現在成了由大坑、頭汴坑、竹仔坑沿台中盆地東側山腳直通霧峰地區的另一交通幹道;民生路主道繼續朝東北山谷前進,則人車稀少。在過了中興大學葡萄中心,近河邊的小坡頂,車籠埔斷層曾在這裡造成大裂縫,事實上朝東還有幾道與平行的小裂縫,姑且算是車籠埔之副斷層吧!無論如何,現在都被修整成了不符道路設計標準的陡坡了。

過了桐林穚進入桐林村,這個寧靜的農村,以種殖檳榔、龍眼、荔枝、鳯梨為主,還有幾家養蜂養豬戶。不久來到一三叉路,也是溪流的匯合點,桐林村在此分出了北、中、南坑三修產業道路,如蛛網般的農路又將這三個坑連結在一起;整個霧峰山區也因這些農路,如走迷宮般地一路上下直抵烏溪北岸的象鼻坑。偶再次重回台中的時候,竟著迷於這一帶淺山的粗獷原始,便以機車開至無路可進,再以雙腳沿溪繼續深入;有時帶狗作伴。後來與妻一起純兜風,清涼洗滌一下身心;總之,這裡的路摸得很熟,有時因路況之愈便利致失去愈多自然風味而婉惜不己。

近年來,興起了騎兩輪的風潮,許多山友、跑友都相繼跨了上去,霧峰山區便出現了許多上上下下的腳踏車,有時成群,有時三三兩兩或是獨行客。桐林北坑這一線,以高度、坡度及長度成了較具難度的路徑。

再回到三叉路,在土地廟前左轉不過穚沿溪上行,此即北坑農路,溪面做了許多簡易攔沙壩,溪水廻流處,吸引了三兩釣客;釣況如何未可知?但是稍一停駐,馬上就有小黑蚊如芝麻般叮上,所以不宜久留。最初,兩旁多是龍眼等果樹及散置的農舍及集貨場;這種單調的景色,隨著路面之節節高昇,而進入兩端高聳的峽谷;雜木取代了果園,而愈來愈蒼翠高壯;除了攀爬上樹幹的藤蔓之外,地上也也滿是耐蔭的植物;路對岸廢棄的果園隱沒在森林裡了,但仍結實累累,沒錯!這裡也是猴子等野生動物的天堂。除了穿梭於林間的藍鵲外,也偶見到蛇鷹盤旋天際;路邊則是少見的蝴蝶、蜻蜓飛舞,郤沒有小黑蚊的騷擾,可見生態己達到一定的平衡。在夏季悶熱的台中盆地裡沒有人會想到,午後這裡還會下起地形雨,然後吹起涼爽的山風,山蟹則躱躱閃閃地來回於微濕的路面。

一條上山用的步道己經過整修,從前這只是一廢棄的農路,可走到山頂的三角點;大地震時三角點竟仆倒在十公尺下方的土坡,因怕後來的人找不到,那時偶自己慢摱地把它翻回到峰頂。算來己是第八年了,遠方的碎石山峰,己有茅草駐足,大地震仍在心理留下難以抺滅的傷痕;這裡加添了幾座涼亭及停車場,海拔約300 m,以這條路的最後一座穚「產業二穚」為中心,成了霧峰的「桐林森林遊樂場」。

過了穚,北坑農路轉到溪北岸繼續朝著山腹爬昇,腳踏車要退回低檔並氣調好力撐;但這個山坡經過林班的整理,種植不同於平地常見的鳯凰木品種,而是更挺拔高大的合歡科巨木,所以道路托巨樹蔭影的遮蔽,而免去了直接曝曬在太陽下中暑的危機。當巨樹終於退在腳下,路也漸漸平緩,霧峰鄉界止於下方,山上的小台地郤屬太平市;台地己突出於西側淺山,隨處可見的高大蛇木及菇婆芋,顯示這裡大致仍保原初之潮濕青翠,而也因涼爽、視野良好又可「遺世獨立」,路邊起了幾間民舍,還有裁植的檳榔園。

小台地中間一塊山峰隆起,一個小下坡便到其面前,山峰裂了一個約50m左右長的縫,以前剛好可以讓人走過,現在連車都可通了。行走其中,真的竟因太黑暗,只想早早通過,而不大注意上頭是否真有「一線天」?其形成原因或許天然人工各半,主要是膠結的礫石層地質支持了壁面,而不使它輕易地崩了下來;而且應是包括原住民在內,早有人或野獸利用這個縫行走出入這個山區的。

出了一線天,前面又是豁然開朗,就要進入今天所要講的「標題」,先來個下上坡,再一個下坡,接上來則是一個之字形的「苦」坡;有多苦?我雖非登山車老手,至少到現這裡有段約2~30m的直上的水泥坡至今仍一直未能騎上去,只能牽上去。轉一個彎,阿罩霧車隊的旗桿己經在望,再最後一次發揮堅苦卓絕的精神,使勁吃奶的力量,終於來到一線天頂。


不過這天正好碰上「聖帕」颱風接近本島中,潮濕加上悶熱無風,在進入桐林自然森林公園時早己淋為落湯雞,過產業二穚後氣力己近強弩之末,便開始牽車直到天頂;騎不上去,也要省點力氣花點時間,到達設定的目標。海拔約500 m,天頂上一片淒風苦雨霧煞煞,但還是留下了上面這張照片,以免口說無憑。


竹仔坑溪谷源頭…

右側的山谷可下至竹仔坑中上游之大傢伙,在15’6年前根據等高線圖,帶著愛犬的「小白」由國姓鄉福龜入山,當時便己看到林道的痕跡;但憑直覺未過一線天,而直接下至溪谷,那裡有天然走山的地動現象,但的確曾是有Something的乾淨野溪。如今小白早過逝己久,而大地震後野溪也被四輪傳動車,朝上游催殘了一半以上。


在黃昏時,一線天縫口正對著大肚溪出口旁邊的彰化海岸…

左邊的山凹即一線天之縫口,下方即來時路。第二次來到這裡是因進國姓溪釣回程,與兄弟騎機車試著上來,有一段路竟要把車子擡過人家的雜作田,再接上滿是落葉雜草枯枝的蠻荒泥土林道下至霧峰。如今從出家門至此,用機車里程表來回測試,單程是20.2km,一趟下來,通常3小時尚有餘,這回竟超過了3小時。




一對青年小伙子,把休旅車開到這裡「休旅」,面對這片山林景象,不禁開心地高呼「九九峰!!」;內人和我由心內笑了起來,便對之提出更正,在這張照片的後面,才是正牌的「九九峰」,眼前的只是其北支稜罷了。年青人不以為意,趕忙向後轉拍照後又是一陣歡呼;後來還問後面的下坡路怎麼走?「這裡大概己算國姓鄉了,車子一直開到溪底過穚,上到縣道後左轉往頭汴坑,右轉則接中埔公路,坡比較陡小心開就是!」於是又一陣呼嘯而去。

至於有關這個山的後面,則又是another stories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